在即將到來的 iOS15系統(tǒng)中,新版 Safari 瀏覽器對標簽頁欄進行了重新設計。不過類似的設計Google早在幾年前就在 Chrome 上開始試用,但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迫放棄。今天,負責 Chrome 項目開發(fā)的一位設計師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見解,解釋了Google為何最終放棄了它。
在重新設計之后,地址欄和其他關鍵操作被放置在屏幕底部的一個條帶中,就在系統(tǒng)手勢欄的上方。在蘋果官網(wǎng)介紹中寫道:“新的標簽頁欄重新構想了當今的瀏覽方式,盡可能少占用屏幕空間,同時不會妨礙你滾動瀏覽。它在屏幕底部觸手可及,你只需動動大拇指即可在標簽頁間導覽和跳轉”。
事實上,Google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嘗試過這樣的重新設計,當時的設計方案叫做“Chrome Home”。前Google交互設計師 Chris Lee 在他的個人博客上談到了這個項目,并將其描述為“對移動端 Chrome 瀏覽器主要用戶界面進行雄心勃勃的重新設計”。
在博文中寫道:“這個創(chuàng)意將 Chrome 瀏覽器的工具欄帶到了屏幕底部,并把它變成了一個可以一覽的面板,通過滑動來暴露出額外的控制”。
Omnibox 被移到下面,標簽切換器和“...”菜單就在它旁邊。正如地址欄上方的拉動標簽所暗示的那樣,向上滑動向用戶展示了一個有四個部分的傳統(tǒng)底欄。第一個是發(fā)現(xiàn)和最近的網(wǎng)站、下載、書簽和歷史。
就像今天 iOS15上的 Safari 一樣,這個 Chrome 的設計是基于不斷增長的屏幕尺寸和創(chuàng)造一個“仍然可以用一只手使用的界面”的愿望。另一個原因是 Chrome 有很多功能只是放在“...”菜單中,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浮現(xiàn)它們,從而損害了可發(fā)現(xiàn)性。
Lee 表示,“Chrome Home”方案在 Chrome 團隊內(nèi)部獲得了很高的支持力度,最終成為 Chrome org 的優(yōu)先事項。經(jīng)過原型設計、實時測試實驗/ Flag 和測試,該團隊“聽到了各種反應”。
主流用戶說重新設計的界面在使用上感覺“很混亂”(disorienting),不過新界面在技術社區(qū)獲得了廣泛的支持。Lee 在博文中寫道:“Chrome為全球數(shù)十億用戶提供服務,他們的技術素養(yǎng)各不相同。我越來越相信,推出Chrome Home并不能很好地服務我們所有的用戶。因此,就像我提出最初的概念一樣,我主張我們停止發(fā)布--這需要進行不小的辯論”。
↑ Chrome Home
最終,Chrome Home 項目在2018年2月停止。不過隨后Google團隊又在此基礎上推出了“Chrome Duplex”項目,后來改名為“Duet”。這個“分離式工具欄”的衍生版本看到 Omnibox 仍然在屏幕頂部,但看到Google將標簽切換器、溢出菜單和其他各種快捷方式帶到了底部的一個條帶中。這個項目在2020年中期也被放棄了,這表明Google對大幅改變Chrome的用戶界面仍然感到不舒服。
Chrome Duplex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