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術語再次引發(fā)熱議,繼PUA之后,NPD(自戀型人格障礙)成為討論熱點,社交媒體上對此話題展開廣泛討論。
許多人認為,NPD比PUA更令人擔憂。那么,什么是NPD?
從術語本意來看,NPD是指自戀型人格障礙。該概念由心理學家提出,1980年被確認為一種人格障礙,屬于言行戲劇化和夸張的B類人格障礙。
研究表明,NPD的明顯特征包括:極度自我膨脹、對他人贊揚的強烈需求,以及共情能力的缺乏。
根據(jù)《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的診斷標準,表現(xiàn)出以下至少五項癥狀可被診斷為NPD:
1、夸大自我重要性。
夸大或編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強調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自己對他人有重大影響。
2、沉湎于對成功、權力、才華、美貌或理想愛情的幻想。
生活在幻想世界中,認為自己特別和無法取代。對任何可能打破幻想的事情反應激烈,如憤怒、否認或攻擊他人。
3、相信自己是特殊的、獨一無二的。
認為只有其他特殊或地位高的人才能理解自己,只愿意與這樣的人交往。通過與卓越人士建立關系來提升自己的自尊。
4、對贊揚有強烈的需求。
需要他人不斷贊揚,以維持對自我的肯定感。
5、有過度特權感。
認為自己的需求比他人更重要,理應得到他人優(yōu)待。
6、在人際關系中剝削他人。
利用他人來滿足自己的目的。在他人眼中,他們只是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不會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7、缺乏共情能力。
無法理解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很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可能會假裝共情,先傾聽他人訴說再批判或指責。
8、經(jīng)常嫉妒他人或認為他人嫉妒自己。
遇到自信或受歡迎的人時,容易產生惡意嫉妒。利用貶低或否認作為防御機制。
9、表現(xiàn)出自大或傲慢的行為或態(tài)度。
毫無道理地相信自己的存在特殊、重要、優(yōu)于他人。
研究表明,NPD對親密關系有巨大的破壞力,婚姻等關系難以維持。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