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數(shù)字生命卡茲克,作者:數(shù)字生命卡茲克,授權(quán)站長之家轉(zhuǎn)載發(fā)布。
我是沒想到,GPT4o用一段小小的Prompt生成的一些圖片,引發(fā)的熱度浪潮。
能有這么長久,現(xiàn)在依然不斷冒出著,各種創(chuàng)意。
我相信無數(shù)人都在社交平臺里,刷到過這些圖。
比如京東外賣跟美團外賣干架干的熱火朝天。
但是強子跟興哥,卻穿著各自的工服,在上海外灘友好自拍,雖然興哥看著有點不嘻嘻。
周杰倫和林俊杰、陳奕迅,也來到了廣州小蠻腰和上海,擺出了同樣的自拍。
還有一張來自中土世界的自拍,C羅和梅西,也到清華一游。
絕命毒師來到了天津。
當然,我最佩服的還是今天刷到的這個小紅書。
《45歲,離職北大》,腦洞無敵,數(shù)據(jù)也直接拉爆,將近12萬的贊。
甚至不止是人,貓也行。
這些圖,過于真實,不斷的在欺騙大家的大腦。
告訴你,這個好像很真實。
真實的就像一個路人,隨手用手機拍了一下一樣。
我昨晚回家,隨手拍了一張。
他們居然也說是AI畫的。。。
真的很有意思。
用GPT4o畫上面那種自拍效果的圖片的Prompt,其實超簡單。
就一段話:
請畫一張極其平凡無奇的iPhone自拍照,沒有明確的主體或構(gòu)圖感,就像是隨手一拍的快照。照片略帶運動模糊,陽光或店內(nèi)燈光不均導致輕微曝光過度。角度尷尬、構(gòu)圖混亂,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刻意的平庸感,就像是從口袋里拿手機時不小心拍到的一張自拍。主角是_____,背景是_____。
就完事了。
然后直接把這段Prompt,寫上你想要的主角和背景,打開Sora,復制過去生成就行,一張栩栩如生的照片,就出來了。
Sora網(wǎng)址:https://sora.chatgpt.com/
之所以不用ChatGPT里面的4o生成,就是單純的因為,Sora上生圖的體驗更好,因為本質(zhì)上模型都是一樣的,但是Sora上可以一次生成多張,比例的預設啥的也都在。
比如我就想畫馬斯克和一個美女一起打游戲的畫面。
扔進去,直接生成就行。
一張來自馬斯克的超級真實的自拍,就出來了。
這個Prompt,其實最開始的源頭已經(jīng)不知道出自哪了,但是這一輪的爆火,來源于Reddit上,一個叫做ChatGPTJailbreak的論壇。
這個論壇是干啥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干一切OpenAI官方不允許的事,俗稱,越獄。
在大概兩周以前,有一個哥們,在上面發(fā)了一個帖子:
然后,火了。。。
這哥們其實是為了越獄,在GPT4o上搞NSFW,這個詞我就不解釋了,有興趣的自己去問下GPT。
真的,好像很多東西的火,最開始都是想搞一些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欲望。
雖然他是為了搞NSFW,但是卻意料之外的,得到了一個副產(chǎn)品。
極度具有“真實感”的AI照片。
底下跟貼的網(wǎng)友都干懵逼了。
于是,這段Prompt,被傳遍大江南北,傳遍全世界。
因為,生成出來的效果,太“真實”了。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是“真實”?
我們再回頭來,細細的去看這一段Prompt:
請畫一張極其平凡無奇的iPhone自拍照,沒有明確的主體或構(gòu)圖感,就像是隨手一拍的快照。照片略帶運動模糊,陽光或店內(nèi)燈光不均導致輕微曝光過度。角度尷尬、構(gòu)圖混亂,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刻意的平庸感,就像是從口袋里拿手機時不小心拍到的一張自拍。
關(guān)鍵詞:平凡無奇,沒主體,沒構(gòu)圖,快照感,運動模糊,曝光過度,角度尷尬,構(gòu)圖混亂,刻意平庸。
這一大串描述里,沒有一個字,是在追求完美的。
反而全部都在強調(diào)一件事:
普普通通。
但就是這種普普通通,帶給了我們無與倫比的真實感。
他就像,你的男朋友女朋友,給你隨手一拍,糊成一坨,又丑又尬的照片。
但是,當你看到這玩意,你卻會哈哈一笑,然后給他一腳。
普普通通,但卻很像身邊的平凡。
我們的人生,本來就充滿了這種無意義的平凡時刻。
我們過的生活,大多數(shù)時候,不是被雕琢過的,不是被修圖師精修過的,不是攝影棚里那種燈光打滿、皮膚撫平、構(gòu)圖完美的大片。
而是,早高峰地鐵里,你都被擠爆了手都抬不起來,但是非要拍一張給朋友分享這個車廂里有多擠的模糊。
是夜市攤邊,一手擼串一手顫顫巍巍舉起手機拍一桌子的殘羹問朋友要不要來下半場的糊圖。
是朋友聚會笑到模糊的一瞬間,曝光過度,嘴角拉扯變形的合影。
是過年回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qū),你爸你媽用不熟練的姿勢和攝像頭不咋好的手機,給你拍的一張頭都歪掉的照片。
手抖了。
光過曝了。
構(gòu)圖亂七八糟。
但是這些照片,反而才是我們,最真實的生命切片。
它們不是為了展示而存在的。
它們只是生命路過的證據(jù)。
而這一切,恰恰才是人類最熟悉、最習以為常的“真實感”。
于是,當一張照片,展現(xiàn)出這種“不完美”的時候,
我們的大腦會立刻認定:
這好像是真的。
這才是我熟悉的世界。
不是虛假的、精心編排的、為取悅而優(yōu)化過的。
是生澀的,是笨拙的,是脆弱的,是不經(jīng)意的。
是活著的。
所以,當這些粗糙的、帶著運動模糊、角度尷尬的AI自拍,涌現(xiàn)在屏幕上時,它們在第一時間,精準地命中了我們潛意識里對“真實”的感知模型。
不是因為它們做得好,
恰恰是因為,它們做得“差”。
這個“差”,是有靈魂的。
而我們,太久太久,沒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這樣的“差勁”了。
你想一下,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對社交媒體的照片,默認帶著一種不信任?
P圖、濾鏡、擺拍、精修。
人人在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而這個最好的一面,是假的。
直到有一天,GPT4o,出于某種陰差陽錯,居然畫出了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畫面。
就像是你無意間打翻桌上的咖啡,滑了一下手機快門,什么都沒對準的一張照片。
一點都不華麗,一點都不打磨。
甚至有點蠢,有點糊,有點丑。
但是你看到它的那一秒,你突然感到,自己,好久沒見到過這樣的東西了。
這種東西,我把它稱為,未經(jīng)表演的存在。
在一切都被剪輯、被打磨、被美化的世界里,未經(jīng)表演的存在。
反而成了最極致的稀缺品。
這種存在,才是真實。
在911事件中,有一張至今仍然廣為流傳的照片:《The Falling Man》。
照片里的男人,從高樓墜落,身體筆直,背景是混亂天際線。
攝影師理查德·德魯拍下這張照片時,沒有構(gòu)圖、沒有安排,只是一瞬間的本能反應。
而這張“失敗的、沒來得及對焦的”照片,反而成了911最具沖擊力的象征。
因為那種無法修飾的絕望,那種混亂中的冷酷美學,才是真實世界本來的樣子。
也正是因為這樣,《The Falling Man》那種撕裂感,才讓世界記住了一個瞬間。
而不是一段官方新聞稿,不是一張后期潤色得滴水不漏的災難現(xiàn)場大片。
因為真實的生命,壓根就不配合任何鏡頭。
所以啊。
當GPT4o用這樣一個奇怪的Prompt,畫出了那些歪歪扭扭、模模糊糊的自拍。
我們才會覺得:
啊,這是真的。
因為它太像我們自己了。
我們被教育得太久了。
久到都忘了,活著,可以不需要那么完美。
可以拍糊。
可以曝光。
可以歪掉。
可以平庸。
可以不夠好。
可以什么都沒有準備好。
這一刻。
也許AI反而幫我們找回了。
我們自己差點丟掉的東西。
那就是。
真實。
(舉報)